本质上,饮料无人售货机不是所谓的"新零售",而是品牌在城市化背景下拓展渠道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如人口、消费、媒体、网络、竞争等不利因素的汇聚与共鸣,包括宝洁、可口可乐、雀巢、康师傅、娃哈哈等国际国内快速消费巨头都经历了一场骗局。销售业绩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快速消费品企业正在积极拓展新的渠道,特别是致力于自动售货机行业的自我建设和直接控制。
2015年,以农夫山泉为首的品牌企业率先在全国范围布局。截止2017年,农夫山泉所属自动售货机规模突破一万余台,并成立专门的事业部予以运营。2016年,娃哈哈投资20亿元打造自有的全国性智能零售终端店,截至2017年,娃哈哈在全国布局了12600多台自动售货机,销售速度领先全行业。近日有报道称,统一中控将加快在大陆布局自动售货机业务,投入4.5亿元扩大自动售货机装设,以此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除此之外,旺旺、良品铺子、康师傅、今麦郎等快消品企业都开始组建"自贩试点部队"。
可以看到,快消品企业布局自动售货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其品牌的发展。首先,自动售货机作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占地面积小,点位分布灵活,可以渗透到楼道、地铁站等门店难以进入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实体零售业房租高涨、高人力成本等痛点,真正做到了低成本、"无孔不入"地在城市布局。
除了在成本上的节约以及灵活布局的优势,自动贩货机在渠道拓展上的意义也非同寻常。事实上,如今快消品企业纷纷布局自动售货终端,看似"新风口"来袭,实际上走的却是可口可乐八十多年前的老路。自1934年可口可乐的自动售卖饮料机在美国芝加哥问世,自动售货终端就成为可口可乐布局全球的战略之一。
在拥有自动售货机较多的国家日本,其中三分之一的自动贩卖机都带有可口可乐的商标。可口可乐如今成为全球知名度高的品牌之一,无非是因为它做到了这四点:看得到(产品和广告)、听得到(新闻与舆论)、买得到(便利的渠道)、买得起(合理定价)。而可口可乐在全球的自动零售端布局至少在"看得到"和"买得到"这两点上功不可没。
可以说,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自动售货机不仅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是开拓了产品的信息广告渠道,而后者更是意义所在。事实上,自动售货机作为产品销售渠道在盈利上表现并不出色,高昂的维系成本、较高的商品折旧率以及相对低概率的购买都使得自动售货机本身很难盈利,广告传播的实际意义要远远大于贩卖机带来的利润。然而,不管怎么说,自动售货机在渠道上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在餐馆、写字楼、地铁站、甚至街角,自动售货机或许盈利有限,但它把销售渠道和传播渠道伸向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从本质上讲,自动贩卖机并非所谓的"新零售",只不过是品牌在城市化背景下,拓展渠道的一种高效的方式。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动售卖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其风靡的本质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